【不可方物意思出处介绍】“不可方物”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事物或人极其优秀、难以用常规标准衡量。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常见,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来赞美某人的才华或某件物品的卓越。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出处,以下是对“不可方物”的详细解析。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含义 |
| 不可方物 | 指不能与之相比,形容事物或人非常出色,难以用普通标准衡量。 |
二、成语来源
“不可方物”最早见于《左传·宣公三年》:
> “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夫鼎,国之重器也,其形制有度,其文饰有章,其声清越,其色光润,不可方物。”
这里的“不可方物”原意是说鼎作为国家重器,其形制、纹饰、声音、颜色等都极为讲究,无法用一般的标准来衡量。
三、成语演变与现代用法
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可方物”逐渐从具体器物的描述,演变为对人物、才华、成就等方面的赞美。现代语境中,多用于形容一个人的能力、才华或某件物品的品质极其突出,非同寻常。
例如:
- 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可谓不可方物。
- 他的表现令人不可方物,堪称天才。
四、相关成语对比
| 成语 | 含义 | 与“不可方物”的关系 |
| 无与伦比 | 没有能比得上的 | 含义相近,强调独一无二 |
| 出类拔萃 | 超出同类 | 强调超出一般水平 |
| 卓尔不群 | 超出众人,与众不同 | 更侧重人格或气质上的独特性 |
五、总结
“不可方物”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成语,不仅承载着古代对器物和人才的极高评价,也在现代语境中广泛使用,成为表达赞叹和敬佩的重要表达方式。了解它的出处与用法,有助于我们在语言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提升表达的深度与文化内涵。
如需进一步探讨其他成语或古文内容,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