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杜甫咏怀古迹其二翻译】一、
杜甫的《咏怀古迹》是其借古抒怀的代表作之一,共五首,分别吟咏五位历史人物。其中第二首以王昭君为题材,通过对其命运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身遭遇的感伤与对时局的不满。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出自这首诗,意为:诗人遥望历史长河,不禁为古人流泪;感叹自己所处的时代与古人不同,内心充满凄凉与孤独。这句话不仅道出了诗人对王昭君命运的同情,也折射出他个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愤。
二、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 | 翻译 |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 无数山峦奔赴荆门,昭君故里依旧存在。 |
|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 她一离开皇宫便远赴北方荒漠,只留下青冢在黄昏中孤寂。 |
|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 当年只凭画像认识她的容貌,如今只有她的魂魄在月夜归来。 |
|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千年流传的琵琶声仍是胡地语言,那曲中的哀怨清晰可辨。 |
三、赏析与理解
杜甫在诗中借王昭君的悲剧命运,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他将王昭君的不幸与自己的境遇相联系,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悼念,更是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他虽身处盛世,却因忠直而遭贬谪,心中满是无奈与失落。
四、总结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诗题 | 杜甫《咏怀古迹》其二 |
| 出处 | 《杜工部集》 |
| 主题 | 借古抒怀,表达对王昭君的同情及自身遭遇的感慨 |
| 核心诗句 |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
| 诗意解读 | 感叹历史变迁,抒发个人失意与孤独之情 |
| 艺术手法 | 借景抒情、对比映衬、用典抒怀 |
| 思想情感 | 悲悯、愤懑、孤独、怀古伤今 |
五、结语
杜甫的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史之作,更是一篇充满个人情感的抒情诗。他在历史的回响中寻找共鸣,在时代的沉浮中寄托情怀。这种“以古鉴今”的写作方式,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现实意义,也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