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下之盟的意思】“城下之盟”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原意是指在敌军兵临城下、形势危急时被迫签订的屈辱性条约。后来,“城下之盟”常用来比喻在压力之下不得不接受的不公平或不利的协议。
一、
“城下之盟”字面意思是“在城下签订的盟约”,多用于描述在军事威胁或强权压迫下,弱势一方被迫接受的不平等协议。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强调的是在不利条件下做出的妥协,往往反映出一种无奈和被动的状态。
该成语不仅用于历史事件,也可用于现代商业、政治等场景中,形容在压力下达成的非自愿协议。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城下之盟 |
| 出处 | 《左传》 |
| 字面意思 | 在敌军兵临城下时签订的盟约 |
| 引申含义 | 被迫接受的不公平协议或妥协 |
| 使用场景 | 历史、政治、商业谈判、外交关系等 |
| 情感色彩 | 贬义(带有无奈、屈辱意味) |
| 近义词 | 屈辱协议、被迫签约、强权压迫下的协定 |
| 反义词 | 自愿协议、平等协商、公平交易 |
| 典型例子 |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 |
三、延伸理解
“城下之盟”不仅是历史上的一个术语,也常常被用来警示人们:在面对强势力量时,若缺乏准备或应对策略,可能会陷入被动局面,最终导致损失。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应注重提升自身实力,避免因外力压迫而被迫做出不利于己的决定。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城下之盟”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