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孽的意思是什么】“疏孽”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常见于古代文献或文言文中。它由“疏”和“孽”两个字组成,结合在一起使用时,通常带有贬义或批评的意味。下面将从词义、出处、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词义总结
- 疏:意为“疏远”、“不亲近”、“不熟悉”。
- 孽:本义为“罪恶”、“灾祸”,引申为“邪恶之人”或“不良行为”。
组合起来,“疏孽”可理解为“被疏远的罪人”或“被抛弃的恶人”。 在古代语境中,常用于形容那些因犯错而被朝廷或家族抛弃的人,带有强烈的贬义。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 | 内容 | 说明 |
| 《左传》 | “君之宠臣,有功而不赏,有过而弗诛,是长恶也;不亲其亲,而疏其孽。” | 表示对不亲近亲人、疏远罪人的批评。 |
| 《史记·项羽本纪》 | “项王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汝德,当弃之。’于是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汝德,当弃之。’” | 虽未直接出现“疏孽”,但类似思想可见于对背叛者的态度。 |
| 古代文学作品 | 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虽未直接使用“疏孽”,但在描写人物关系时,常有类似含义的表达。 | 多用于描述人际关系中的冷落与排斥。 |
三、现代应用与理解
在现代汉语中,“疏孽”已极少使用,属于文言词汇。但在一些文学研究、古籍解读或历史类文章中,仍可能遇到该词。其含义多用于强调“被抛弃的罪人”或“被疏远的恶人”,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
四、总结表
| 词语 | 疏孽 |
| 拼音 | shū niè |
| 词性 | 名词/形容词(文言) |
| 含义 | 被疏远的罪人 / 被抛弃的恶人 |
| 出处 | 《左传》、《史记》等古代文献 |
| 用法 | 多用于古代文言,现代较少使用 |
| 情感色彩 | 贬义 |
| 近义词 | 被弃之人、罪人、恶徒 |
| 反义词 | 亲信、贤人、忠臣 |
如需进一步了解“疏孽”在具体文献中的运用,建议查阅《左传》《史记》等古籍原文,以便更准确把握其语境与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