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的古今异义是什么】“俱”是一个常见的汉字,在古代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含义,随着语言的发展,其意义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了解“俱”的古今异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古文和现代汉语中的使用差异。
一、总结
“俱”在古代汉语中多表示“一起、都、全”之意,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同时存在或共同行动。而在现代汉语中,“俱”的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书面语或特定词汇中,如“俱备”、“俱全”等,其含义多为“全部、齐全”。
通过对比古今用法可以看出,“俱”的词义虽然有所演变,但核心仍围绕“全部、一同”展开,只是在使用范围和语境上有所不同。
二、表格展示:俱的古今异义对比
| 项目 | 古代汉语(文言文) | 现代汉语(白话文) |
| 基本含义 | 表示“一起、都、全”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全部、齐全” |
| 常见用法 | 如:“俱往矣”(都去了)、“俱为一体”(都是一体) | 如:“俱备”(都具备)、“俱全”(都齐全) |
| 使用频率 | 高,广泛用于各种文体 | 低,多用于固定搭配或书面表达 |
| 语法功能 | 可作副词、动词、形容词 | 多作形容词,常与“备”“全”等字连用 |
| 例句 | “风霜俱备,寒暑俱行。”(《后汉书》) | “物品俱全,可放心购买。” |
三、结语
“俱”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汉字,其含义虽有变化,但在表达“全部、一起”这一核心意义上保持一致。在学习古文时,应注意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含义;在现代汉语中,则更多地作为书面语出现,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实际意义。掌握“俱”的古今异义,有助于提升对汉语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