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急败坏造句】在日常生活中,“气急败坏”是一个常用且形象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极度愤怒或着急时的状态。这个成语不仅能够生动地描绘人物的情绪变化,还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下面我们将对“气急败坏”的用法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其常见例句和使用场景。
一、成语解析
成语名称:气急败坏
拼音:qì jí bài huài
释义:形容因愤怒或着急而呼吸急促、脸色难看,甚至失去理智的样子。
感情色彩:贬义词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怒火中烧、暴跳如雷、恼羞成怒
反义词:心平气和、冷静沉着、泰然自若
二、常见造句示例(表格形式)
句子 | 使用场景 | 说明 |
他看到自己的手机被摔坏了,气急败坏地大喊:“谁干的?” | 家庭/朋友之间发生冲突 | 表现情绪失控,表达强烈不满 |
老师发现学生抄袭作业,气急败坏地批评了他。 | 学校教育场景 | 展现教师对错误行为的愤怒 |
她因为迟到被老板训斥,气急败坏地冲出办公室。 | 工作场合 | 描述职场中情绪爆发的情景 |
他听到消息后气急败坏,立刻打电话给对方质问。 | 人际关系中出现误会 | 表达因误解而产生的强烈情绪 |
爸爸气急败坏地把桌子拍得砰砰响,吓得小明不敢说话。 | 家庭冲突 | 体现父母情绪激动时的行为表现 |
三、使用建议
1. 语境合适:该成语适用于描写人物情绪激烈、反应过激的场景,不宜用于正式或严肃的书面语中。
2. 搭配得当:通常与“大叫”、“拍桌子”、“骂人”等动作搭配使用,增强画面感。
3. 避免滥用:虽然形象生动,但频繁使用会削弱语言的表现力,建议适度使用。
通过以上总结与例句,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气急败坏”这一成语的含义和使用方式。在写作或口语表达中,合理运用此成语,能有效提升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