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地有声的含义】“掷地有声”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语言或行为具有分量、力量感,能够引起他人的重视和共鸣。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常见,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坚定有力、有说服力。
一、
“掷地有声”原意是指把东西扔到地上发出响亮的声音,引申为话语或行动具有震撼力和影响力。它强调的是内容的力度与表达的清晰度,常用于形容言辞有力、观点鲜明、影响深远的情况。
该成语多用于赞美他人说话或写作有分量、有气势,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行为或成果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和现实意义。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掷地有声 |
| 拼音 | zhì dì yǒu shēng |
| 出处 | 出自《晋书·王衍传》:“吾与汝皆无罪,但当各守本分,勿相侵扰。若不从,吾当掷地有声。” |
| 原意 | 把东西扔在地上发出响亮的声音 |
| 引申义 | 形容语言或行为有力量、有分量、能引起强烈反响 |
| 使用场景 | 赞美他人言辞有力、观点鲜明;描述某项成果或事件影响深远 |
| 近义词 | 铿锵有力、振聋发聩、掷铁有声 |
| 反义词 | 轻描淡写、软弱无力、无声无息 |
| 示例句子 | 他的发言掷地有声,令人印象深刻。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掷地有声”不仅是对语言表达的一种高度评价,也体现了说话者或作者的自信与实力。在实际运用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效果,使语言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