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班门弄斧的意思】“班门弄斧”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匠人故事,具有鲜明的文化背景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一、成语释义
成语名称:班门弄斧
成语拼音:bān mén nòng fǔ
成语结构:动宾结构
字面意思:在鲁班(古代著名木匠)门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引申含义:指在懂行的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技能或知识,显得不自量力,缺乏谦逊。
二、出处与典故
“班门弄斧”最早出自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张岱的《陶庵梦忆》。原文如下:
> “余尝见人于鲁班门前弄斧,其愚可笑。”
意思是:我曾经看到有人在鲁班(木匠之祖)的门前挥舞斧头,这种行为非常愚蠢,令人发笑。
后人以此为典,形成了“班门弄斧”这一成语,用来批评那些不懂装懂、在高手面前逞能的行为。
三、使用场景
| 场景 | 描述 |
| 工作场合 | 某人向行业专家提出不成熟的意见,被同事嘲笑“班门弄斧”。 |
| 学习环境 | 学生在老师面前炫耀自己学到的皮毛知识,被指出“班门弄斧”。 |
| 日常交流 | 一个人在专业领域内表现得不够专业,被朋友调侃“班门弄斧”。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成语 |
| 近义词 | 咬文嚼字、卖弄才华、班门弄斧 |
| 反义词 | 虚心求教、韬光养晦、藏拙守拙 |
五、使用注意事项
- 适用对象:多用于批评他人,也可自嘲。
- 语气:带有贬义,强调不自量力。
- 避免误用:不可用于褒义语境,如夸赞某人“敢于在高手面前展示自己”,这不符合成语本意。
六、总结
“班门弄斧”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更是一种文化智慧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专业领域时,应保持谦逊态度,尊重他人,避免因盲目自信而失去他人的尊重。
| 成语 | 班门弄斧 |
| 含义 | 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
| 出处 | 《陶庵梦忆》 |
| 用法 | 批评或自嘲 |
| 情感色彩 | 贬义 |
| 使用场景 | 工作、学习、日常交流 |
通过了解“班门弄斧”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更加理性地判断自己的言行,做到知进退、明尊卑,提升个人修养与人际交往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