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内容】《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深沉思考。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一、原文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万户千门成野草,
三山半落青天外。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二、翻译与
| 原文句子 | 翻译 | |
| 凤凰台上凤凰游 |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游玩 | 描写昔日的繁华景象 |
| 凤去台空江自流 | 凤凰离去后,台空荡荡,江水依旧流淌 | 表达物是人非、时光流逝之感 |
| 吴宫花草埋幽径 | 吴国宫殿的花草如今被荒草覆盖在小路上 | 暗示历史的变迁与王朝的衰落 |
| 晋代衣冠成古丘 | 晋代的达官贵人们早已化作坟墓 | 表达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叹 |
| 万户千门成野草 | 千家万户的房屋如今长满野草 | 描述昔日的繁华已成废墟 |
| 三山半落青天外 | 三座山一半隐没在天空之外 | 展现自然景观的壮阔 |
| 总为浮云能蔽日 | 总是因浮云遮住太阳 | 象征奸佞当道、忠良受抑 |
| 长安不见使人愁 | 看不到长安令人忧愁 | 抒发对朝廷昏暗、国家动荡的忧虑 |
三、内容分析
《登金陵凤凰台》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怀古讽今之作。李白通过描绘金陵凤凰台的历史变迁,表达对盛衰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诗中“浮云蔽日”一句,常被解读为对当时朝政腐败、忠臣被排挤的讽刺。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李白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四、结语
《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它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貌,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