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一篇著名文章,讲述了郑国在危急时刻,派烛之武前往秦国说服秦穆公撤军的故事。这篇文章语言简练,逻辑严密,展现了古代外交智慧与谋略。
一、
本文讲述了郑国在晋国和秦国联合进攻的威胁下,郑文公派遣老臣烛之武前往秦国,凭借其机智与口才,成功说服秦穆公放弃攻郑,最终使秦晋联军撤退。故事体现了“以理服人”的外交策略,也展示了烛之武的爱国精神与政治智慧。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晋侯和秦伯包围了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并且对楚国有二心。 |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 佚之狐对郑伯说:“国家危险了!如果让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军一定会撤退。” |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郑伯听从了他的话。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年老了,已经无能为力了。” |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 郑伯说:“我未能及早重用你,如今形势紧急才来求你,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你也不利啊。” |
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烛之武答应了。夜里用绳子把他从城墙上吊下去,见秦穆公说:“秦国和晋国包围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利,那就麻烦您了。” |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 跨越别国来统治远方的土地,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实力呢?邻国实力增强,您的力量就相对削弱了。” |
乃还。 | 于是秦军撤退。 |
三、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不仅是一篇历史记载,更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外交典范。烛之武通过分析局势、指出利害关系,成功地改变了秦穆公的决策,避免了一场战争。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精炼,充分体现了古代政治家的智慧与谋略。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在面对强敌时,理性分析、巧妙劝说往往比武力更能解决问题。这也是中华文化中“以智取胜”思想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