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蔫字的常见词组有哪些】“蔫”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汉字,尤其在口语中使用较多。它通常用来形容植物失去水分、颜色变暗或状态萎靡,也可以用于形容人精神不振、情绪低落的状态。下面将总结一些“蔫”字的常见词组,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常见词组总结
1. 蔫巴:形容植物干枯、失去水分,也用于形容人精神不振。
2. 蔫头耷脑:形容人无精打采、没精神的样子。
3. 蔫黄:形容叶子或皮肤发黄、没有光泽。
4. 蔫了:常用于描述植物或食物失去新鲜度,也可比喻人情绪低落。
5. 蔫不拉几:方言中常用,形容人懒散、不积极。
6. 蔫儿:口语中表示“蔫”的意思,多用于形容状态。
7. 蔫红:形容花朵或果实颜色暗淡、失去鲜艳。
8. 蔫软:形容物体柔软无力,缺乏弹性。
9. 蔫糊:形容事物表面潮湿、粘连,如湿面团等。
10. 蔫塌:形容物体塌陷、失去形状。
二、常见词组表格
序号 | 词组 | 含义说明 | 使用场景 |
1 | 蔫巴 | 植物干枯、失去水分;人精神不振 | 日常口语、书面语 |
2 | 蔫头耷脑 | 人无精打采、情绪低落 | 描述人状态 |
3 | 蔫黄 | 叶子或皮肤发黄、无光泽 | 描述植物或肤色 |
4 | 蔫了 | 植物或食物失去新鲜;人情绪低落 | 日常用语 |
5 | 蔫不拉几 | 方言,形容懒散、不积极 | 地方口语 |
6 | 蔫儿 | “蔫”的口语化表达 | 口语交流 |
7 | 蔫红 | 花朵或果实颜色暗淡 | 描述植物状态 |
8 | 蔫软 | 物体柔软无力 | 描述物品质地 |
9 | 蔫糊 | 表面潮湿、粘连 | 描述食物或材料 |
10 | 蔫塌 | 物体塌陷、失去形状 | 描述物体变形 |
三、小结
“蔫”字虽然不是高频汉字,但在日常语言中有着丰富的用法,尤其在描述植物状态或人的精神面貌时非常贴切。掌握这些常见词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中的这类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