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仇雠的详细解释

2025-11-18 00:05:06

问题描述:

仇雠的详细解释,真的急需帮助,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18 00:05:06

仇雠的详细解释】“仇雠”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古代文献中,表示敌人、仇人或敌对势力。这个词在历史、文学和典籍中出现频繁,具有较强的书面色彩和文化内涵。下面将从词义、来源、用法及例句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并以表格形式总结。

一、词义解析

词语 释义
仇雠 指敌人、仇人,也可引申为敌对势力或对立面。多用于古代文献,带有强烈的对立意味。

- “仇”:指仇恨、仇人。

- “雠”:同“仇”,意为仇敌、敌对者。

- 合起来,“仇雠”即为“仇人”或“敌对者”。

二、来源与出处

出处 内容
《左传》 “今君若得而食之,是长恶而增怨,不如赦之,以结秦欢。”(注:虽未直接出现“仇雠”,但类似语境常见)
《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不许。增遂病,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项王乃疑增,以为‘仇雠’。”
《战国策》 多处提及“仇雠”作为敌对势力的代称,如:“今齐、赵皆强,而燕弱,不可不亲。”

三、用法与语境

用法 说明
作名词 表示敌人、仇人,常用于叙述历史事件或人物关系。
作动词 少见,但在某些古文中可能表示“成为仇人”。
常见搭配 仇雠之间、仇雠相争、仇雠未除等。

四、现代使用情况

“仇雠”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主要出现在以下几种场合:

1. 文言文学习:用于理解古代文献中的表达方式。

2. 历史研究:分析古代国家、家族或个人之间的矛盾。

3. 文学创作:在小说、剧本中塑造敌对角色时偶尔使用。

五、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词语
近义词 敌人、仇人、敌对者、宿敌
反义词 朋友、盟友、亲人、同志

六、例句解析

例句 解析
“两国之间,素无冤仇,何故相攻?” 表示两国之间并无仇怨,为何开战。
“此仇雠也,不可轻信。” 强调对方是敌人,不能轻易信任。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小人报仇,立刻动手。” 虽非直接使用“仇雠”,但体现了对“仇”的态度。

七、总结

“仇雠”是一个典型的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敌对关系或敌对势力。虽然在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但在文言文、历史研究及文学作品中仍具有重要价值。了解其含义、来源和用法,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表达方式。

总结要点 内容
词义 敌人、仇人、敌对势力
来源 多见于《左传》《史记》《战国策》等古籍
用法 主要作名词,表示敌对关系
现代使用 较少,多用于学术或文学语境
近义词 敌人、仇人、敌对者
反义词 朋友、盟友、亲人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较为全面地掌握“仇雠”的含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式。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