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的基础意思】“咄咄”是一个汉语词语,常见于古文或书面语中,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它通常用来形容一种语气或态度,带有强烈的否定、不满或讽刺意味。在现代汉语中,“咄咄”虽然不常单独使用,但在一些成语或固定搭配中仍可见其身影。
以下是对“咄咄”的基础意思进行的总结与分析:
一、基本释义
词语 | 咄咄 |
拼音 | duō duō |
词性 | 叹词/形容词 |
基本含义 | 表示不满、责备、讽刺的语气;也可表示令人惊讶或难以理解的状态 |
常见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较少用于口语 |
举例 | “咄咄怪事”、“咄咄逼人” |
二、详细解释
1. 作为叹词
在古代文献中,“咄咄”常被用作感叹词,表达一种强烈的不满或惊讶的情绪。例如:“咄咄!汝何以至此?”意思是“怎么到了这种地步?”
2. 作为形容词
“咄咄”有时也用来形容某种状态或行为,带有贬义或讽刺意味。如“咄咄逼人”,意指对方态度强硬、咄咄逼人,让人难以应对。
3. 常用搭配
- 咄咄怪事:指非常奇怪、出乎意料的事情。
- 咄咄逼人:形容说话或行动非常强势,使人感到压力。
- 咄咄书生:形容书生气十足的人,带有一定的贬义。
三、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多见于古典小说、诗词或历史文献中。
- 正式场合:如演讲、文章中,用来增强语气。
- 日常交流:较少使用,除非在特定语境下表达强烈情绪。
四、与近义词对比
词语 | 含义 | 与“咄咄”的区别 |
严厉 | 表示态度严肃 | 更强调管理或教育上的严格 |
强硬 | 表示态度坚定 | 更强调立场不可动摇 |
疑惑 | 表示不解 | 更偏向心理层面的疑问 |
讽刺 | 表达嘲笑或批评 | 更具攻击性,常带有恶意 |
五、结语
“咄咄”虽非现代常用词汇,但其在文学和正式语境中仍有重要地位。它不仅表达了强烈的感情色彩,还能丰富语言的表现力。了解其基本含义及使用方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传统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