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石灰吟阅读赏析】于谦的《石灰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咏物诗,通过描写石灰的形成过程,表达了诗人坚贞不屈、清白正直的高尚情操。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古代文人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
一、
《石灰吟》全诗如下:
> 千锤万凿出深山,
> 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骨碎身浑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以石灰为喻,借物言志,抒发了作者在面对艰难困苦时依然保持清白正直、不畏强权的坚定信念。诗中“千锤万凿”、“烈火焚烧”象征着人生中的磨难与考验,“粉骨碎身”则表现出无惧牺牲的精神,“要留清白在人间”则是诗人对理想和人格的坚守。
二、诗歌赏析要点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作者 | 于谦(明代政治家、军事家) |
| 体裁 | 七言绝句 |
| 主题 | 借物言志,表达坚贞不屈、清白正直的精神 |
| 意象 | 石灰、千锤万凿、烈火、粉骨碎身 |
| 手法 | 比喻、象征、拟人 |
| 情感 | 坚定、刚毅、清廉、忠诚 |
| 风格 | 质朴凝练,寓意深刻 |
| 赏析重点 | 通过石灰的炼制过程,象征人生的磨难与人格的升华 |
三、艺术特色
1. 意象鲜明:诗中“石灰”作为核心意象,既具现实性,又富象征意义。
2. 语言简练:全诗仅28字,却内涵丰富,节奏铿锵有力。
3.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石灰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民族的忠诚与担当。
4. 哲理深刻:诗中蕴含着“历经磨难方显本色”的人生哲理。
四、历史背景与影响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忠臣,曾力挽狂澜,保卫北京,抵御瓦剌入侵。他的《石灰吟》不仅是个人品格的写照,也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理想追求。此诗流传至今,成为后世学习和传颂的经典之作,激励无数人坚守正义、清白做人。
五、结语
《石灰吟》虽短,却字字铿锵,句句含情。它不仅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更是一篇充满气节与理想的励志之作。于谦用最朴素的语言,道出了最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