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亭对泣的意思是什么】“新亭对泣”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在国家或民族危难之际,有志之士因忧国忧民而悲痛落泪的情景。这个成语不仅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注。
一、成语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新亭对泣 |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 |
| 原意 | 指东晋时期,南渡士人聚集于新亭,面对山河破碎、国运衰微而悲泣的场景。 |
| 引申义 | 形容在国家动荡、民族危亡时,有识之士忧国忧民、悲愤落泪的情感。 |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文学、历史评论中,表达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
| 近义词 | 国破家亡、痛心疾首、忧国忧民 |
| 反义词 | 安然无恙、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
二、详细解释
“新亭对泣”最早见于《晋书·王导传》。据记载,西晋灭亡后,晋室南迁,许多北方士族随同南渡。他们来到建康(今南京)后,在新亭聚会。面对山河破碎、国运衰微的现实,众人不禁悲从中来,纷纷落泪。王导当时劝慰大家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意思是:我们应当齐心协力辅佐朝廷,收复中原,何必像楚国的囚徒一样相对哭泣呢?
这段历史故事后来被引申为一种象征性的精神状态——即在国家危难之时,士人因无法挽救局势而感到深深的无奈与悲痛。
三、现代应用与意义
在今天,“新亭对泣”虽然不再直接出现在日常对话中,但在文学作品、历史评论或影视剧中,仍常用来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怀。它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也是对当下责任的一种提醒。
四、结语
“新亭对泣”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它承载着古人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怀,也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这种忧国忧民的精神始终值得我们铭记与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