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下里巴人的故事】“下里巴人”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通俗、大众化的艺术或文化作品。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有趣的历史典故,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一段文人轶事。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位著名的文学家宋玉,他才华横溢,常常与另一位文人屈原进行文学上的较量。有一次,楚王问宋玉:“你是不是比屈原更优秀?”宋玉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了一个故事:在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中,有一位擅长唱歌的人,他在高处唱《阳春白雪》,曲调高雅,听众寥寥无几;而在低处唱《下里巴人》时,却有很多人跟着哼唱。宋玉借此说明,高雅的艺术虽然优美,但难以被大众接受,而通俗的作品则更贴近生活,更容易引起共鸣。
通过这个故事,后人便用“下里巴人”来形容通俗易懂、贴近民众的文化作品,与之相对的是“阳春白雪”,指高雅的艺术形式。
成语“下里巴人”总结表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下里巴人 |
| 出处 | 战国时期楚国文人轶事,出自《对楚王问》 |
| 含义 | 原指通俗、大众化的音乐或文化作品,现多用于形容接地气、贴近生活的艺术 |
| 故事来源 | 宋玉借唱歌者之口,讲述《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不同受众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评价文艺作品的风格,强调通俗性 |
| 相关成语 | 阳春白雪(高雅艺术)、雅俗共赏(兼顾高雅与通俗) |
通过了解“下里巴人”的由来和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对于艺术风格的区分,也提醒我们在欣赏艺术时,应尊重不同层次的文化表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