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气回肠的意思介绍】“荡气回肠”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文章、音乐或情感表达非常动人,能够深深打动人心,令人情绪激荡、难以忘怀。这个成语多用于文学、艺术作品的评价中,强调其感染力和震撼力。
一、成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荡气回肠 |
| 拼音 | dàng qì huí cháng |
| 出处 | 《文心雕龙·情采》:“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故能涤荡胸襟,回肠荡气。” |
| 含义 | 形容文章、音乐或情感表达极为感人,使人情绪激动、难以平静。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尤其是对文学、艺术作品的赞美。 |
| 近义词 | 动人心弦、感人肺腑、扣人心弦 |
| 反义词 | 平淡无味、索然无趣、毫无生气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荡气回肠”最早见于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原意是形容文章能够洗涤人的胸襟,使人心情激荡。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成语,广泛用于描述各种具有强烈情感冲击力的作品。
在现代使用中,“荡气回肠”不仅限于文学作品,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经历或场景给人带来的深刻感受,如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等。
三、使用示例
1. 文学作品:
“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语言优美,读来荡气回肠,令人久久不能释卷。”
2. 音乐作品:
“这首交响乐旋律悠扬,情感真挚,听得人荡气回肠,热泪盈眶。”
3. 人生经历:
“他的人生经历可谓荡气回肠,从贫困到成功,一路坎坷却充满力量。”
四、总结
“荡气回肠”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强调的是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和艺术上的高度感染力。它不仅适用于文学、音乐等艺术领域,也可用于描述生活中那些令人心潮澎湃的经历。掌握这一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对作品或事件的情感反应,提升语言的感染力与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