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译文】一、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是儒家经典中关于“仁政”与“民心向背”的重要论述。这句话的意思是:施行仁政、顺应天道的人,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和帮助;而违背天道、失去民心的人,则会遭到孤立,只有少数人愿意追随。
文章通过对比“得道”与“失道”的结果,强调了道德、正义和民心的重要性。它不仅适用于古代的政治治理,在现代社会中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在行事时应秉持正道,注重道德修养,才能获得广泛的支持与成功。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 原文 | 译文 |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施行仁政的人,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违背道义的人,只会得到少数人的帮助。 |
|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当帮助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当帮助多到极点时,整个天下都会归顺他。 |
|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用天下人都归顺的力量,去攻打那些被亲人背叛的人,所以君子如果不打仗,一打就一定会胜利。 |
三、核心思想提炼
1. 仁政为本:国家的治理应以仁爱、公正为核心,才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2. 民心为重:得民心者得天下,失去民心则无以为继。
3. 道德决定成败:一个人或一个政权的兴衰,往往取决于其是否遵循道德与正义。
4. 行动需合道: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国家治理,都应顺应天道、符合人心,才能长久稳固。
四、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这一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企业经营:企业若能诚信经营、关注员工福利、履行社会责任,就能赢得客户与员工的长期支持。
- 个人发展:做人做事讲诚信、守规矩,更容易获得他人信任与合作。
- 社会治理:政府若能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就能增强民众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五、结语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不仅是古代政治智慧的体现,更是对现代人行为准则的深刻启示。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应坚守正道,以德服人,方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