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或设区的市是指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地级市”、“设区的市”等说法,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它们的具体含义和区别。实际上,“地或设区的市”是行政区划中的一种分类,主要用于中国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中。以下是对这两个概念的详细解释,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对比总结。
一、概念解析
1. 地级市
“地级市”是中国行政区划中的一个级别,通常由省或自治区直接管辖,其行政地位高于县、县级市和自治县。地级市一般下辖若干个区、县和县级市,是介于省级与县级之间的行政单位。
2. 设区的市
“设区的市”指的是在城市内部设立了“区”的地级市。也就是说,这类城市不仅具备地级市的行政地位,还在其辖区内设置了多个“区”,如东城区、西城区等。设区的市通常为人口较多、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具有较强的行政管理职能。
二、两者的关系与区别
虽然“地级市”和“设区的市”常常被混用,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 项目 | 地级市 | 设区的市 |
| 行政级别 | 地级 | 地级 |
| 是否设立“区” | 不一定 | 必须设立“区” |
| 管理范围 | 包括区、县、县级市 | 仅包括区(部分可能包含县) |
| 常见类型 | 多数地级市 | 大型城市、省会城市等 |
| 行政职能 | 较强 | 更强(因设有区) |
三、举例说明
- 地级市示例:江苏省的徐州市、山东省的临沂市。这些城市虽然属于地级市,但有些并未设立“区”,而是以县或县级市为主。
- 设区的市示例: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成都市等。这些城市不仅属于地级市,而且在城市内部设有多个“区”,如北京市的朝阳区、海淀区等。
四、总结
“地或设区的市”主要指中国行政区划中的一类地级市,其中“设区的市”是更具体的一种类型,强调在城市内部设有“区”。了解这两者的区别,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地方行政体系的结构和运作方式。
如果你对某一城市的行政区划有疑问,也可以进一步查阅相关政府官方网站或地方志资料,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