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字什么意思】“楞”是一个常见的汉字,但在不同语境中含义有所不同。在日常使用中,“楞”常用于口语表达,尤其是在北方方言中较为常见。本文将从字义、用法、读音等方面对“楞”字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字义解析
1. 读音
“楞”有两个读音:
- lèng(第四声):多用于口语,表示“发愣、呆住”的意思。
- léng(第二声):指物体的棱角,如“棱角分明”。
2. 基本含义
- lèng:表示人或动物因惊讶、困惑、出神等状态而表现出的呆滞样子。例如:“他被吓了一跳,愣住了。”
- léng:指物体边缘的尖锐部分,或形容事物有棱有角、不圆滑。例如:“这个桌子边角太楞了。”
3. 引申义
在口语中,“楞”有时也用来形容一个人性格直率、不圆滑,甚至有点傻乎乎的感觉。例如:“你这人怎么这么楞?”
二、常见用法举例
词语/短语 | 含义 | 例句 |
愣住 | 因惊讶或思考而停止动作 | 他听到这个消息后愣住了。 |
愣头青 | 形容人做事莽撞、不懂变通 | 这小子是个愣头青,说话从来不拐弯。 |
棱角 | 物体的边缘 | 这块石头棱角分明。 |
愣神 | 精神恍惚 | 他愣神地看着远方。 |
三、总结
“楞”字虽然简单,但其含义丰富,尤其在口语中使用频繁。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读音,可以表示“发呆、愣住”,也可以表示“物体的棱角”。在日常交流中,它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性格,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
项目 | 内容 |
拼音 | lèng / léng |
基本义 | 发愣、呆住;物体的棱角 |
常见用法 | 愣住、愣头青、棱角、愣神 |
词性 | 动词、名词 |
口语常用 | 是 |
方言使用 | 北方方言中更常见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楞”字虽简单,但在实际使用中有着丰富的表现力。了解它的多种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汉语表达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