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词语一丝不苟】“一丝不苟”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做事非常认真细致,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这个成语常用于表扬一个人工作态度严谨、精益求精,尤其是在需要高度专注和细心的场合中。
一、词语解释
| 词语 | 一丝不苟 | 
| 拼音 | yī sī bù gǒu | 
| 出处 | 出自《汉书·东方朔传》:“夫乐而不乱,复而不厌,以德为先,以义为后,此之谓‘一以贯之’,而况于‘一丝不苟’乎?” | 
| 含义 | 形容做事认真细致,连最微小的地方也不马虎。 | 
| 近义词 | 认真细致、一丝不差、谨小慎微 | 
| 反义词 | 马马虎虎、粗心大意、敷衍了事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工作态度或行为方式,常作谓语、定语或状语使用 | 
二、词语来源与演变
“一丝不苟”最早见于《汉书·东方朔传》,原意是形容人做事有条理、守规矩。后来在长期的使用中,逐渐演变为形容人做事认真、严谨的成语。现代汉语中,“一丝不苟”已成为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广泛应用于文学、教育、职场等各个领域。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例句 | 
| 工作场合 | 他对待每一个项目都一丝不苟,因此深受领导信任。 | 
| 学习环境 | 老师要求我们写作业时要一丝不苟,不能有丝毫马虎。 | 
| 日常生活 | 她做家务总是做得一丝不苟,家里永远整洁有序。 | 
四、总结
“一丝不苟”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细致和严谨的重视,也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专业精神和责任感的推崇。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丝不苟”的态度,有助于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效率。
通过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对他人的赞赏,也能激励自己在工作和学习中更加认真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