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经验 >

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出处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诗运用了典故吗

2025-11-15 17:58:57

问题描述:

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出处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诗运用了典故吗,有没有人能看懂这个?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15 17:58:57

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出处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诗运用了典故吗】一、

“不畏浮云遮望眼”出自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全诗为:

> 飞来山上千寻塔,

> 闻说鸡鸣见日升。

> 不畏浮云遮望眼,

> 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句诗的意思是:不要害怕浮云遮住眼睛,因为自己站在最高的地方,视野自然开阔。它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志向,也体现了其政治改革的决心。

关于是否使用了典故的问题,答案是否定的。这句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古代文献或历史事件作为典故,而是诗人通过自然景象(浮云、高塔)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属于借景抒情的手法。

二、表格展示

问题 答案
“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出处是什么? 出自北宋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这句诗的全文是怎样的?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句诗是否运用了典故? 否,没有直接引用历史或文学典故
诗句中的“浮云”象征什么? 象征困难、阻碍或暂时的迷雾
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表达坚定信念、远大志向和政治抱负
是否有其他诗句类似“不畏浮云遮望眼”? 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表达相似意境

三、补充说明

虽然“不畏浮云遮望眼”没有明确使用典故,但王安石的这首诗本身具有深刻的政治寓意。他当时正推行变法,面对阻力,用此诗表达自己不会被眼前的困难所迷惑,坚信自己站在正确的立场上,终将看到光明。

这种以景喻理、以物寄情的写作手法,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非常常见,虽不依赖典故,却能引发读者共鸣,体现作者的思想深度与艺术造诣。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