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余钟磬音的上一句】“但余钟磬音”出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如下: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其中,“但余钟磬音”的上一句是“万籁此都寂”。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时分,诗人步入古寺,感受到宁静与超脱的意境。诗中通过自然景物和禅意氛围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尘世喧嚣的远离以及内心平静的追求。“万籁此都寂”一句写出了万物归于寂静的状态,而“但余钟磬音”则进一步以钟磬之声来衬托这种静谧,突出禅院的空灵与深远。
因此,理解“但余钟磬音”的上一句,有助于更深入地体会整首诗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表格展示
| 诗句 | 上一句 | 出处 | 作者 | 意境分析 |
| 但余钟磬音 | 万籁此都寂 | 《题破山寺后禅院》 | 常建 | 以钟磬之声衬托禅院的宁静,体现超脱尘世的意境 |
| 万籁此都寂 | 山光悦鸟性 | 《题破山寺后禅院》 | 常建 | 描写自然之景,表达内心的安宁与愉悦 |
| 山光悦鸟性 | 禅房花木深 | 《题破山寺后禅院》 | 常建 | 通过花木繁茂的景象,表现禅院的幽静与生机 |
| 禅房花木深 | 曲径通幽处 | 《题破山寺后禅院》 | 常建 | 描绘通往禅房的小路,突出幽深之感 |
| 曲径通幽处 | 初日照高林 | 《题破山寺后禅院》 | 常建 | 清晨阳光照耀在高林之上,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但余钟磬音”的上一句是“万籁此都寂”,并能更好地理解整首诗的结构与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