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德量力是什么意思啊】“度德量力”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做事情时能够根据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能力水平来判断和决定行动。这个成语强调了自我认知和理性判断的重要性。
一、成语解析
| 词语 | 含义 |
| 度 | 审度、衡量 |
| 德 | 道德、品德 |
| 量 | 估量、衡量 |
| 力 | 能力、力量 |
整体含义:
指在做事之前,要先衡量自己的道德水平和能力范围,做到不盲目行动,也不超出自身的能力极限。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 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 用法: 多用于劝诫他人或自我提醒,在做决定前应审慎思考,避免因好高骛远或缺乏自知之明而失败。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词语 |
| 近义词 | 自知之明、量力而行、审时度势 |
| 反义词 | 好高骛远、不自量力、盲目冒进 |
四、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度德量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个人发展: 在职业选择、学习目标设定等方面,合理评估自己的能力和道德标准,有助于更稳健地成长。
2. 团队合作: 在团队中,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能力边界,可以更好地分工协作,提升效率。
3. 决策判断: 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理性分析自身条件,有助于做出更合理的决定。
五、总结
“度德量力”不仅是古代智慧的体现,也是现代人处理事务时应具备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提醒我们:做人做事要脚踏实地,既要注重道德修养,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范围,这样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度德量力 |
| 含义 | 审度道德,估量能力 |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 用法 | 用于劝诫或自我提醒 |
| 近义词 | 自知之明、量力而行 |
| 反义词 | 好高骛远、不自量力 |
| 现实意义 | 促进理性决策、提升自我认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