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渐落晓星沉的晓星是什么意思】“长河渐落晓星沉”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一诗,原句为:“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这句诗描绘的是夜晚将尽、天色微明时的景象,带有浓厚的意境和情感色彩。
其中“晓星”指的是黎明时分天空中逐渐消失的星星。在古代,人们常把夜空中最亮的星称为“晓星”,通常指金星或火星,在黎明前出现,因此也被称为“启明星”。随着天色渐明,这些星星会逐渐隐没在晨光中,象征着黑夜的结束与白昼的开始。
“长河渐落晓星沉”中的“晓星”指的是黎明时分即将消失的星星,常用于表现时间的流逝和夜色的消退。它不仅具有自然景象的描写功能,还寄托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表格:关于“晓星”的解释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李商隐《嫦娥》:“长河渐落晓星沉” |
晓星含义 | 黎明时分逐渐消失的星星,多指启明星(如金星) |
象征意义 | 夜色将尽,白昼来临;时间流逝、人生短暂 |
文学作用 | 增添诗意,营造孤寂、凄清的氛围 |
与诗句关系 | 描写深夜将尽、天色微明的景象,增强画面感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晓星”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是诗人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理解“晓星”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整首诗的意境和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