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亭对泣是什么意思】“新亭对泣”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在国家或民族危难之际,志士仁人因忧国忧民而悲痛落泪的情景。这个成语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情感内涵,下面将从出处、含义、历史背景及现代引申义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新亭对泣”最早出自《晋书·王导传》,讲述的是东晋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中原士族南迁,他们在建康(今南京)的“新亭”聚会时,面对山河破碎、国破家亡的现实,不禁悲愤交加,痛哭流涕。这一场景被后人称为“新亭对泣”,象征着士大夫阶层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与无奈。
该成语多用于描写文人墨客或有识之士,在国家动荡、民族危亡时所表现出的忧国情怀与悲痛情绪,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新亭对泣 |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 | 
| 含义 | 形容在国家危难时,士人因忧国忧民而痛哭的情景 | 
| 历史背景 | 东晋时期,北方战乱,士族南迁,于新亭聚会,感叹国运 | 
| 情感色彩 | 悲愤、忧国、无奈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文学、历史评论中,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 现代引申义 | 表达对社会、国家现状的忧虑与反思 | 
| 文化意义 | 展现古代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与家国情怀 | 
三、结语
“新亭对泣”不仅是一个历史事件的描述,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国家兴衰、民族存亡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与强烈的责任感。虽然时代不同,但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依然是值得传承与发扬的精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