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简介方孝孺的介绍】方孝孺(1357年-1402年),字希直,又字景濂,浙江宁海人,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以忠诚、刚正不阿著称,因拒绝为篡位者朱棣起草即位诏书而被处死,成为历史上极具争议与悲壮色彩的人物之一。
方孝孺自幼聪慧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推崇儒家经典。他的文章风格雄浑有力,思想深邃,主张“尊王攘夷”,强调纲常伦理,反对权谋之术。在建文帝时期,他曾担任翰林侍讲,参与朝廷重要事务,是建文帝的重要谋士之一。
然而,随着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方孝孺因拒绝合作而遭到迫害,最终被处以极刑,并牵连家族及门生,史称“诛十族”。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也使方孝孺成为忠臣的象征。
| 项目 | 内容 |
| 姓名 | 方孝孺 |
| 字 | 希直、景濂 |
| 出生年份 | 1357年 |
| 去世年份 | 1402年 |
| 籍贯 | 浙江宁海 |
| 身份 | 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
| 主要成就 | 文章雄浑有力,思想深邃;提倡儒家伦理 |
| 政治立场 | 忠于建文帝,反对篡位 |
| 代表作品 | 《侯城集》、《逊志斋集》 |
| 历史评价 | 忠臣、悲剧人物,后世敬仰 |
| 重大事件 | 因拒绝为朱棣起草诏书,被诛十族 |
方孝孺的一生,体现了儒家知识分子对忠诚与气节的坚守。尽管他在政治上未能成功,但其精神影响深远,成为中国文化中“忠义”精神的典型代表。后人常以“铁骨铮铮”来形容他,其事迹也被多次载入史册与文学作品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