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鳞请剑故事来源是什么】“批鳞请剑”是一个源自古代历史典故的成语,常用于形容臣子敢于直谏、不畏权势的精神。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东汉时期,与一位忠诚正直的大臣有关。
一、故事总结
“批鳞请剑”最早出自《后汉书·王符传》。故事讲述的是东汉时期的学者王符,他因不满当时朝政腐败,曾多次上书直谏,甚至在皇帝面前直言不讳,毫不畏惧。有一次,他当着皇帝的面批评时政,言辞激烈,令皇帝非常生气,甚至拔出佩剑要杀他。但王符依然不惧,继续陈述自己的观点,最终感动了皇帝,得以免死。
这一事件被后人称为“批鳞请剑”,意为“批其龙鳞,请其宝剑”,象征着臣子为了国家大义,敢于冒死进谏的勇气和决心。
二、故事来源一览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故事人物 | 王符(东汉学者) |
出现背景 | 东汉时期朝政腐败,王符屡次上书直谏 |
故事梗概 | 王符当面批评皇帝,皇帝怒而拔剑欲杀之,王符不惧,终得赦免 |
成语含义 | 形容臣子敢于直谏、不畏权势的精神 |
历史意义 | 表现了古代士大夫的忠直精神和政治责任感 |
三、结语
“批鳞请剑”不仅仅是一个成语,它承载着中国古代士人对国家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虽然故事发生在千年前,但其所体现的正直、勇敢与忠诚,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在今天,这种精神同样适用于各行各业,提醒我们在面对不公时,要有勇气发声,坚持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