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牛角挂书是什么意思】“牛角挂书”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新唐书·李密传》,用来形容一个人勤奋好学、刻苦读书的精神。这个成语来源于隋朝时期,李密在牛背上读书时,将书挂在牛角上,以便随时阅读。因此,“牛角挂书”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在艰苦条件下仍坚持学习的人。
一、词语解释
| 词语 | 牛角挂书 |
| 拼音 | niú jiǎo guà shū |
| 出处 | 《新唐书·李密传》 |
| 含义 | 形容人勤奋好学,即使条件艰苦也坚持读书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学习态度端正、刻苦努力的人 |
| 近义词 | 学而不倦、发奋图强 |
| 反义词 | 不思进取、懒惰懈怠 |
二、成语故事简述
“牛角挂书”最早见于《新唐书·李密传》。李密是隋末著名的将领,年轻时家境贫寒,但他非常热爱读书。为了方便随时随地学习,他常常把书卷挂在牛角上,骑在牛背上阅读。这种勤学苦读的精神,后来被后人传颂,并成为“牛角挂书”这一成语的由来。
三、使用场景
| 场景 | 示例 |
| 赞扬他人学习态度 | “他虽然生活条件不好,但一直坚持‘牛角挂书’,最终考上了大学。” |
| 描述历史人物 | “李密少年时‘牛角挂书’,终成一代名将。” |
| 教育场合 | “我们要学习古人‘牛角挂书’的精神,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 |
四、总结
“牛角挂书”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教育、崇尚勤奋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尽管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但“牛角挂书”所代表的刻苦钻研、不畏艰难的学习态度,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含义和使用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内涵,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