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有眼无珠】“有眼无珠”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缺乏辨别能力,看不清事物的本质或人的真正价值。这个成语虽然字面意思似乎是在说“眼睛有而没有珠子”,但实际上是一种比喻,表达的是“虽有眼睛却看不出精华”的含义。
成语出处
“有眼无珠”最早出自唐代诗人张籍的《赠王秘书》诗中:“有眼无珠君不见,好花不识是春来。”后来在《红楼梦》中也有使用,如贾宝玉曾骂别人“有眼无珠”,意指对方没有识别出他的才华和品格。
成语释义
| 词语 | 含义 |
| 有眼 | 指拥有眼睛,具备观察的能力 |
| 无珠 | 比喻没有辨别能力,看不到事物的本质 |
| 有眼无珠 | 形容人虽然有眼睛,但不能识别真假、好坏或优劣 |
成语用法
- 贬义词:多用于批评他人缺乏判断力。
- 常用结构:主谓结构,常作谓语、宾语或定语。
- 例句:
- 他明明是个天才,可老板却有眼无珠,把他埋没了。
- 这个画家的作品很有价值,可惜你有眼无珠,没看出它的美。
成语故事(简要)
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医,擅长辨认药材。一次,有人带了一种稀有的药材来请他鉴定。名医仔细一看,说:“这是假的。”那人不服气,问为什么。名医答道:“我虽有眼,却无珠——我看不出这药的真伪。”意思是自己虽然看得见,但无法分辨真假,因此“有眼无珠”。
成语延伸
“有眼无珠”与“明珠暗投”、“良金美玉”等成语有相似之处,都强调了“识别能力”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拥有“慧眼”比拥有“双眼”更重要,因为只有能识别真才实学的人,才能避免“有眼无珠”的尴尬。
总结
“有眼无珠”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提醒人们不仅要具备观察的能力,更要培养辨别是非、真假、优劣的眼光。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提升自己的判断力,才能避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有眼无珠 |
| 出处 | 唐代张籍《赠王秘书》、《红楼梦》 |
| 释义 | 虽有眼睛却无法识别事物本质 |
| 用法 | 贬义词,作谓语、宾语、定语 |
| 例句 | 他明明是人才,却被有眼无珠的领导忽视 |
| 延伸 | 强调“慧眼”比“双眼”更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