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或发射特性来分析物质成分和浓度的分析方法。它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科学等领域,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手段之一。
一、基本原理总结
分光光度法的核心原理是物质在特定波长下对光的吸收能力与其浓度成正比,这一关系由朗伯-比尔定律(Lambert-Beer Law)描述。该定律指出:当单色光通过均匀的吸光物质时,其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及液层厚度成正比。
具体来说,分光光度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光源发出单色光:通常使用氘灯或钨灯作为光源,通过单色器选择特定波长的光。
2. 光通过样品溶液:入射光穿过样品池中的待测溶液。
3. 检测透射光强度:光电探测器测量透过样品后的光强。
4. 计算吸光度:根据入射光与透射光的强度差计算吸光度(A = -lg(I/I₀))。
5. 建立标准曲线:通过已知浓度的样品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6. 未知样品测定:测量未知样品的吸光度,并通过标准曲线确定其浓度。
二、分光光度法关键要素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原理基础 | 朗伯-比尔定律(A = εlc) | 
| 主要设备 | 分光光度计(包括光源、单色器、样品池、检测器) | 
| 波长范围 | 可见光(约400–700 nm)、紫外光(约200–400 nm)、红外光(>700 nm) | 
| 吸光度公式 | A = -lg(I/I₀),其中I₀为入射光强度,I为透射光强度 | 
| 适用范围 | 溶液中微量物质的定量分析 | 
| 优点 | 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 | 
| 局限性 | 需要样品透明、可能受干扰物质影响 | 
三、应用举例
- 水质分析:如COD、氨氮、总磷等指标的测定。
- 药物分析:用于药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检测。
- 生物化学:如蛋白质浓度测定(如Bradford法)。
- 环境监测:检测空气、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础而重要的分析技术,其原理清晰、应用广泛,是现代分析化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