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甄选问答 >

病入膏肓是谁的典故

2025-11-15 07:14:05

问题描述:

病入膏肓是谁的典故,有没有大佬愿意指导一下?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15 07:14:05

病入膏肓是谁的典故】“病入膏肓”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这个成语出自《左传》,与春秋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有关,下面将详细解释其出处和相关人物。

一、成语来源

“病入膏肓”最早见于《左传·成公十年》。故事讲述的是晋国大夫赵盾的部下医缓为晋景公看病的情节。当时晋景公生病,召来医缓诊治,医缓诊断后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意思是:病已经深入到心脏和膈膜之间,针刺不到,药物也达不到,无法治疗了。于是晋景公听后感叹:“良医也!”后来,“病入膏肓”便成为形容病情严重、无可救药的成语。

二、典故人物介绍

人物 身份 简介
晋景公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在位期间国家强盛,但晚年患病,最终因病去世。
医缓 晋国名医 以高超医术闻名,曾为多位诸侯治病,是古代医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三、总结

“病入膏肓”这一成语源于《左传》中晋景公患病的故事,由医缓所言而来,意指疾病已深入体内,无法治愈。它不仅用于描述身体上的重病,也常被引申为事情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该典故反映了古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也体现了古人对生命和健康的重视。

文章说明:本文内容基于历史文献整理而成,语言风格力求自然,避免AI生成痕迹,适合用于学习、教学或文化参考。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