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如山下一句是什么】“不动如山”是一句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稳定、坚不可摧。但在实际使用中,很多人可能只知其前半句,却不知其后一句是什么。本文将总结“不动如山”的完整出处及下一句内容,并以表格形式进行清晰展示。
一、
“不动如山”出自《荀子·劝学》中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虽然文中并未直接出现“不动如山”,但后世常用“不动如山”来形容稳固、坚定的状态,类似“稳如泰山”。
不过,在民间俗语和文学作品中,“不动如山”常与“稳如泰山”并用,形成固定搭配。因此,从常见表达来看,“不动如山”的下一句通常是“稳如泰山”。
二、表格展示
成语 | 出处/来源 | 含义 | 下一句 | 说明 |
不动如山 | 民间俗语/文学引用 | 形容稳固、坚定 | 稳如泰山 | 常见搭配,用于强调稳定性 |
稳如泰山 | 古代文献 | 形容非常稳固 | —— | 通常作为独立成语使用 |
三、补充说明
需要注意的是,“不动如山”并非出自某一特定古籍,而是现代语言中广泛使用的表达方式。它更多地出现在口语和文学作品中,用于比喻人的意志坚定或事物的稳固状态。
而“稳如泰山”则更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如《汉书·王莽传》:“安如泰山,固如金汤。”因此,两者虽常一起使用,但“不动如山”是后来逐渐形成的表达。
综上所述,“不动如山”的下一句为“稳如泰山”,二者常用于形容事物的稳固性和坚定性,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