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中完壁归赵是什么意思】“完壁归赵”是一个源自中国历史的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个成语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蔺相如护送和氏璧回到赵国的故事,寓意为“完整无缺地归还物品”。它不仅体现了蔺相如的智慧与勇气,也展现了赵国在外交上的尊严与坚持。
一、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完璧归赵 |
| 拼音 | wán bì guī zhào |
| 出处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 字面意思 | “完”指完整,“璧”是玉璧,“归赵”即归还赵国 |
| 引申意义 | 完整无缺地归还他人财物或履行承诺 |
二、成语故事背景
战国时期,赵国得到了一块稀世珍宝——和氏璧。秦王听说后,提出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这块玉璧。赵王担心秦国不讲信用,便派蔺相如前往秦国交涉。
蔺相如到秦国后,发现秦王并没有诚意交换城池,而是想强行占有和氏璧。他机智应对,最终在秦王面前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成功维护了赵国的利益,也赢得了秦王的尊重。
三、成语寓意
1. 诚信守诺:强调在交易或承诺中要遵守约定,做到言而有信。
2. 维护尊严:在面对强权时,敢于据理力争,保护国家或个人的尊严。
3. 智慧应对:面对危机时,要有冷静的头脑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四、现实应用
| 场景 | 应用举例 |
| 商业合作 | 在合同执行中确保货物完好无损地交付 |
| 人际交往 | 朋友之间借物后按时归还,保持信任 |
| 法律事务 | 借款人按时还款,避免纠纷 |
五、总结
“完璧归赵”不仅是古代的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利益诱惑时,要坚守原则;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讲究诚信;在关键时刻,更要展现出智慧与担当。这个成语至今仍被广泛使用,提醒人们做人做事要讲求道义与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