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老虎是什么虫子】地老虎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主要危害农作物的幼苗,尤其是玉米、棉花、大豆、蔬菜等作物。它们属于夜蛾科,种类繁多,其中以小地老虎和大田地老虎最为常见。地老虎的幼虫在土壤中活动,啃食植物根部或茎基部,造成植株萎蔫甚至死亡。
一、地老虎的基本信息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中文名称 | 地老虎 |
| 学名 | 多种,如 Agrotis ipsilon(小地老虎)等 |
| 科属 | 夜蛾科(Noctuidae) |
| 分布范围 | 全国各地,尤其在温暖湿润地区较多 |
| 生活习性 | 夜间活动,幼虫钻入土中取食 |
| 危害对象 | 玉米、棉花、豆类、蔬菜等幼苗 |
| 危害表现 | 根部或茎基部被咬断,植株倒伏 |
| 防治方法 | 药剂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 |
二、地老虎的形态特征
- 成虫:体长15~20毫米,翅展30~40毫米,灰褐色或暗褐色,有不规则斑纹。
- 幼虫:体长30~40毫米,体色多为灰褐色或黑褐色,头部黄褐色,具黑色斑点。
- 蛹:呈红褐色,体表光滑,长约15毫米。
三、地老虎的危害与防治
地老虎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集中在苗期,幼虫在夜间出土活动,白天潜伏于土中。一旦发现植株出现“断苗”现象,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常见防治方法:
| 防治方法 | 说明 |
| 药剂防治 | 使用辛硫磷、毒死蜱等药剂灌根或喷洒 |
| 农业防治 | 轮作、深翻土地、清除杂草等 |
| 物理防治 | 利用灯光诱杀成虫 |
| 生物防治 | 引入天敌昆虫或使用生物农药 |
四、总结
地老虎是农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害虫之一,其幼虫对作物根部和茎基部造成严重损害。了解其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有助于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经济损失。农民朋友应结合多种防治手段,做到科学防控,保障作物健康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