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表的意思是什么】“为人师表”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在行为、品德和举止上应具备良好的示范作用。这个成语强调了教育者不仅要在知识上传授学生,更要在道德和行为上为学生树立榜样。
一、含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为人师表 |
| 拼音 | wéi rén shī biǎo |
| 字面意思 | 做他人的老师和榜样 |
| 引申含义 | 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应以身作则,在言行举止上起到示范作用 |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评价教师的道德修养与职业操守 |
| 相关词语 | 身教重于言教、言传身教、师德高尚 |
二、详细解释
“为人师表”最早出自《礼记·学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表明教育者应引导而非强迫,启发而非直接灌输。而“师表”二字,则强调了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楷模。
在现代社会,“为人师表”不仅是对教师的要求,也适用于所有需要承担教育、引导责任的人,如家长、导师、领导等。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现实意义
1. 提升教育质量:教师若能以身作则,更容易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 塑造良好社会风气: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一部分,其道德行为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价值观。
3. 增强职业责任感: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自身品德修养,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四、注意事项
- “为人师表”并非仅指教师,也可泛指任何具有引导作用的角色。
- 在使用该成语时,需结合具体语境,避免误用或滥用。
- 强调“师表”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完全脱离生活,而是要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结语
“为人师表”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对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职业要求和道德标准。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格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引导。只有具备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教育者,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