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活性污泥法】传统活性污泥法是污水处理中最经典的生物处理工艺之一,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二级处理。该方法通过利用微生物群体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实现水质净化的目的。其原理基于好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新的微生物细胞。
一、基本原理
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核心在于“活性污泥”——一种由多种微生物(如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组成的混合群体。这些微生物在曝气池中与污水充分接触,将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营养来源进行代谢,从而去除污染物。
二、工艺流程
1. 预处理:包括格栅、沉砂池等,去除大颗粒杂质。
2. 曝气池:污水与活性污泥混合,并通过鼓风曝气提供氧气,促进好氧微生物的生长。
3. 二次沉淀池:混合液进入沉淀池,使污泥与水分离,部分污泥回流至曝气池,维持系统稳定。
4. 污泥处理:剩余污泥需进行浓缩、脱水等处理,防止二次污染。
三、特点与优势
| 特点 | 描述 |
| 成熟稳定 | 技术发展历史悠久,运行经验丰富 |
| 处理效率高 | 可有效去除BOD、COD及部分氮磷 |
| 工艺可控 | 通过调节曝气量、污泥回流比等参数优化运行 |
| 适用性强 | 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污水,尤其是城市污水 |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 问题 | 改进方向 |
| 污泥膨胀 | 控制进水负荷、调整碳氮比、投加化学药剂 |
| 运行能耗高 | 采用高效曝气设备、优化曝气控制策略 |
| 出水水质不稳定 | 加强在线监测、优化运行参数 |
| 剩余污泥处理复杂 | 推广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如厌氧消化、堆肥) |
五、总结
传统活性污泥法以其成熟的技术体系和良好的处理效果,在污水处理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尽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通过不断优化运行管理和引入新技术,该工艺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活性污泥法也在向节能、高效、智能化方向持续发展。


